“我们公司每年从附近乡镇回收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等生物质约30万吨,日消耗秸秆量约1000吨,1吨生物质发电量在800—900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约10万吨。”位于沭阳县贤官镇的国丰新能源沭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邱昌礼说。
6月9日,在国丰新能源沭阳有限公司,笔者看到该公司外部仓库的秸秆堆积如山。据了解,该公司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不仅合理利用县内闲置的生物质资源,还有效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还可以实现为周边企业的集中供热,取得了很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往年麦收后我们要顶着大太阳,一车车把秸秆清出田地,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还毫无用处。现在小麦收割后,自家地里的秸秆就有机器来打捆,再也不用担心怎么处理了。”耿圩镇淮西村村民孙飞文说。
6月8日,笔者在淮西村的田间地头看到搂草机、打捆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个被挤压得结结实实的长方形草捆从机器尾部慢慢吐出,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麦茬地,等着装车。出现这样的场景,得益于这两年该村积极推进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村民们把麦收后的秸秆承包给村里的“经纪人”,再由“经纪人”联系收购方进行秸秆回收再利用。
“小麦收完后,我们把秸秆直接在地里打捆运走,村民们既省时省力又不用担心秸秆堆放问题,还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问题。”淮西村的秸秆回收“经纪人”杨慧芹说,被回收的秸秆一部分是运到附近发电厂当作燃料,还有一部分运到牛羊养殖厂作为饲草。
“今年我县投入约450万元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我们将积极探索新途径,以‘疏’促‘堵’,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沭阳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张树飞说。
据介绍,2022年沭阳县种植小麦约140万亩,可产生小麦秸秆量约60万吨,全县现有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110余家。今年将完善收储体系,鼓励扶持农民创办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食用菌企业,引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当下在沭阳,从田间地头直达企业,秸秆综合利用已形成一整条完善的服务链。秸秆回收再利用不仅把令村民头疼的“废品”变成了可综合利用的“宝物”,还在其他行业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更为秸秆禁烧工作减轻压力,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守住了蓝天白云。(徐盼 胡威)
Copyright (C) 2011-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都需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07150号-3
地址:沭阳县软件园A栋17楼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