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宿迁讯 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矗立的标准化厂房,错落的的农房,如画的柴沂河畔,俯瞰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这里是沭阳县李恒镇,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李恒镇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治理,铺开了一幅生产旺、生活美、生态优的美丽画卷。
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李恒镇坚持发展工业地产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把提高乡村空间资源利用效能作为新一轮治理重点,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稳妥有序发展工业地产。年内共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并全部投入使用,处置盘活闲置和低效生产空间3.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厂房1.8万平方米,不仅高效地保障了润业科技、东亚包装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同时集聚了要素,助推产业能级提升,带动强镇兴村富民。
2021年引进的东亚包装有限公司是李恒镇生产空间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该项目整合低效厂房15200平方米,总投资逾2亿元,年产值约1.6亿元,可实现税收500万元,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7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位于刘山村的沭阳澄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李恒镇今年的重大农业项目之一,主要从事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该项目流转土地117亩,目前已建成厂房 3100平方米,办公用房300平方米,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公司采用欧美新型生产工艺技术,购进国外先进翻抛装备5台。投产后,年产值约1500万元,年创税约180万元。“通过生产空间治理,2022年我们刘山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全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化东信心十足地说。
构建便利宜居的生活空间。李恒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坚持空间治理与空间功能完善同步考量、同步推进,在深化治理中不断提升乡村公共配套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宜居生活的现实需求。空间治理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常抓不懈,实现村庄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空间功能同步拓宽,利用收回的村庄内部空间,布局建设小广场、小绿地、小公园等投入小、工作难度小、社会影响大、群众认可度高的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今年以来,全镇实施新建了东山公园、沭李线生态绿廊、柴米河生态廊道、徐庙水系公园、西河“口袋公园”等一系列生活空间扩容项目,提升改善了汤涧小区、徐庙小区整体内涵、外观形象,提质改造了21条大街小路,新建整修了52余处水利工程,新建改建了3座卫生厕所,规划建设了污水管网12公里……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30万元,创历史新高。
柴米河生态廊道位于柴米河与柴沂干渠滩涂上,是李恒镇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转化的代表作。该项目总投入280万元,全长1.3公里,占地面积逾7万平方米,栽植海棠、晚樱、紫叶李、紫荆等花木近万株。园内铺设印花游园步道1.3公里,柴沂干渠河面配备石桥、新材料步行栈桥各一座。沿河路南侧,游园石桥与步行栈桥之间修建休闲连廊、观景凉亭作休息区。来年花开之时,由步行栈桥入园内,徜徉游园印花步道之上,观海棠盛景,赏柴米风光,美不胜收。该生态廊道与徐庙水系公园南北呼应,对于改善徐庙小区及周边群众生活质态,进一步改善全镇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美美与共的生态空间。李恒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结合“河畅、水清、岸绿、村美”八字方针,纵深推进水、路、田园空间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生态环境面貌。全镇24个村(社区)同步启动村居支渠、主干道路两侧的生态空间治理,有机结合河长制及沂南河污染防治工作,将各支渠的河道疏浚连通,打通节点末梢,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力度,强化水体生态修复,做到河渠沟畅通、路田园美化。今年11月以来,全镇24个村(社区)动用人力1000余人次、机械100台套,耗时1个月,累计清理支渠60公里、主干道路80公里。
为合理配置乡村的空间资源,各村(社区)采用以点带线,以线成面,整体覆盖的模式,在乡村道路两侧、16支送水渠道两侧共140公里长的公共空间成片种植油菜、向日葵,与传统农作物相配合,营造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绿色生态体,积极打造多种形态的田园风貌,展现多彩的特色乡村风光。有效解决公共空间整治后被二次侵占、生态环境脏乱差及村集体经济增收等难题,实现了乡村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未来,李恒镇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拓宽治理广度、加大治理力度,丰富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支撑、生态屏障、生活载体内涵,推动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李煦 邹玲玲 吴海明)
Copyright (C) 2011-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都需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07150号-3
地址:沭阳县软件园A栋17楼 EMAIL:
Powered by PHPYun.